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

丹麥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丹麥-哥本哈根
在哥本哈根這個城市中,少見繁忙擁擠的車流,倒總是見到數量龐大的腳踏車滿街跑,火車站和地鐵站旁、辦公大樓和百貨公司門口總停滿了各式各樣、密密麻麻的腳踏車。相較於世界知名的腳踏車天堂荷蘭,丹麥的哥本哈根也不遑多讓,近幾十年來,這個城市也已經發展成另一個自行車的國度。



在哥本哈根,有高達34%的人騎腳踏車去上班(搭乘大眾交通系統的佔32%,開私家車的則佔34%),58%的哥本哈根市民每天會固定使用腳踏車,據估計,目前哥本哈根大都會有超過一百萬台的腳踏車,幾乎每一個人就擁有一台。
像荷蘭的城市一樣,哥本哈根也有「公共自行車」的措施,稱做「City Bike」,他們在全市125個不同的地點放置了1300台的腳踏車供免費使用,這些腳踏車全部都是由私人商家捐贈,當然這些商家也得以在腳踏車體上替自己打廣告,因此,City Bike幾乎是不需要花納稅人錢的雙贏措施。


這些公共腳踏車最適合在城市的旅行者使用,只要在City Bike的停車格投入20丹麥克朗(Kroner)的保證金,約台幣120元,就可以開始使用公共腳踏車,如果不想騎了,只要停放回任何一個City Bike的提車格,為腳踏車上鎖後就可以取回保證金,使用的手續非常簡單。City Bike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政策,根據一個以12小時為期間的調查,一台公共腳踏車平均閒置的時間只有8分鐘,可見這些公共腳踏車的使用率相當高,非常受到歡迎。
資料來源;環境資訊中心 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14434

孟買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




環繞貝克灣(Back Bay)的海濱大道,一向是最讓遊客嚮往的地方。印度稱孟買是「印度城市中的王后」,而聞名遐邇的海濱大道便是「王后的項鏈」(Queen's Necklace)。

這條環海道路建於一九二0年,面對著阿拉伯海,形似一彎新月,鑲嵌在美麗的海灘之上,是利用海埔的新生地修築而成,正式名稱叫 Netaji Subhash Road。

大道兩旁是截然不同的風景:一邊是錯落有致、高達二三十層的樓群,組成了人造的懸崖峭壁﹔另一邊則是茫茫的阿拉伯海,波光粼粼。這一帶是繁華的商業區,商店和餐廳鱗次櫛比,小販隨處可見,更林立著政府建築和優雅的旅館。

海濱大道是一個消閑的絕好去處,那數公里長的海灣大堤吸引著無數人流。每日傍晚時分,人們紛紛湧來這裡乘涼,順便享受一下孟買海灣獨特的風情。
在海濱大道其中的一小段,是秋帕逖海灘(Chowpatty Beach)的所在地。孟買的郊區有著名的Juhu海灘,而秋帕逖海灘則在市中心。在日間,海灘主要是泳客,但每當夕陽西下,整個海灘便會變成嘉年華式的市集,有小孩玩樂、有人觀星、有人騎馬、有人表演猴子戲,甚至有人示範瑜珈姿勢,洋溢著熱鬧的氣氛。

而在海灘的另一邊,晚間就會有許多快餐檔攤販(Bhelpuri)聚集,最多人吃的是用印度酸辣醬(chutney)炒飯。總之,這是孟買市民夜間閒逛的主要去處。

秋帕逖海灘也是舉行象神祭典的主要場所。印度教的象神甘尼沙(Ganesa)受印度教教徒崇拜,一般相信祂能帶來智慧、消除災禍。祂還有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:甘納帕提(Ganapati)。商人要開張或是即將遠行,都會到祂的跟前祭拜。據說只要每天早上誦唸祂的十二個神聖名號,幸運和財富就會降臨。





資料來源:文化旅遊系列-孟買 http://www.rthk.org.hk/elearning/travel/07_04.htm
圖片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地理報告-波蘭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波蘭共和國。地理座標︰52 00 N 20 00 E


格旦斯克擁有逾千年的歷史,是波蘭最古老和優美的城市之一,有些人更認為她是全波蘭最美麗的地方。格旦斯克的景色醉人,令人難以忘懷,置身此地,仿佛進入童話世畀,四處都是狹長尖頂的房屋、別出心裁的教堂樓塔,教堂鐘聲悠揚悅耳,教人浸淫於虛幻世界。說到格旦斯克,實在不可不提當地的居民,他們主要於1945年後才遷入此地,分別來自波蘭各地、卡舒布(Kashubia)和東歐,融合了不同的民族。他們的民族主義相當溫和,使他們能接納陌生人,而不會變成盲目的愛國主義者或囿限於狹窄的地方觀念。遊格旦斯克可分階段發掘,首先,可在歷史建築物林立的迷人主城(Glowne Miasto) 散步。十六世紀的上閘(Brama Wyzynna) 和金閘(Z?ota Brama),通向帝王巡行路 (Droga Krolewska),沿街精緻的房子曾屬於最富有的商人和負責娛樂波蘭國王的名人。這裡亦曾是進行公眾處決、舞會、拍賣和遊行的地方,而且一直是格旦斯克的中心。著名的長街 (Ulica Dluga) 和長市場街(D?ugi Targ)是格旦斯克大眾生活的集中地, 實在值得多花點時間細意欣賞這兩地的魅力。著名的景點包括室內設計麗絢爛的建築物:哥德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大會堂,十四世紀的阿圖斯廣場(Artus Court),以及城內最宏偉的黃金宮殿(Zlota Kamienica)等,都不容錯過。這裡也是有名的海神噴泉 (Neptune Fountain) 的所在地,海神噴泉是格旦斯克最為人熟識的標誌。傳統以來,水手都到這裡感謝海神讓他們平安回家。第一尊海神銅像在1615年建成,並在數年後加建了一個水池。1980年,格旦斯克成為由華里沙(Lech Walesa) 領導的團結工會運動的發源地。團結工會對波蘭和歐洲共產主義的倒台,功不可沒。

資料來源:歐遊資訊輔導員 Johnny的部落格 http://www.travelrich.com.tw/members/johnnychao/article.aspx?Article_ID=744&CheckID=57726a6b-a7ee-47b0-871c-16cf3ee4a34f

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

地理報告-天津

• 天津經緯度
• 地 名 北 緯 東 經
• 天津 39°06‘ 117°12‘
• 天津素有三個美譽。一是「中國近代史的縮影」。二是「建築萬國博覽會」。三是「中國北方媽祖文化中心」。
• 天津風味小吃的製作多以麵粉為主料,有油炸、煎烙、稀食和粘甜食四大類。狗不理包子、桂發祥麻花、耳朵眼炸糕居首,被譽為“津門三絕”
• 狗不理包子
• 桂發祥麻花
• 耳朵眼炸糕。
• 到天津不吃“狗不理包子”,是旅遊者的遺憾。剛出屜的熱氣騰騰爽眼舒心的包子,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秋菊,再咬上一口,油水汪汪,香而不膩。狗不理包子好吃關鍵在於選料、配放、攪拌以至揉面、捍麵都是有一定的絕招兒,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,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。“狗不理”包子鋪原名“德聚號”,已有百餘年曆史,店主叫高貴友,他的乳名“狗子”。因其父四十得子,為求平安養子,故取其名。他的包子很受顧客歡迎,生意越做越火,“狗子”賣包子忙的顧不上與顧客說話,人們取笑他:“狗子賣包子,一概不理。”日久天長,喊順了嘴。包子出名了,高貴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記了。狗不理包子不僅在歷史上為慈禧太后喜愛;今天,也深得大眾百姓和外國友人的青睞,許多國家都已經“輸入”了“狗不理”。
• 其特點是香、酥、脆、甜,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,不綿軟、不變質。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、范貴林兄弟,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“桂發祥”和“桂發成”麻花店,因店舖座落于十八街,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。來天津旅遊的國內外賓客,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,送親朋好友。
• 看上雲不起眼的小炸糕,卻始創于清代光緒年間。店主劉萬春,人稱“炸糕劉”,在北門外大街窄小的耳朵眼衚同租店舖,儘管挂上“增盛成”的牌匾,但人們仍稱為“耳朵眼炸糕”。由於這種炸糕皮酥脆嫩,餡細膩香甜,所以很受食客的歡迎。
• 資料來源:津門攬勝http://big5.huaxia.com/jtzq/tianjin_jmls.htm
地圖
http://maps.google.com.tw/maps?f=q&hl=zh-TW&geocode=&q=%E4%B8%AD%E5%9B%BD%E5%A4%A9%E6%B4%A5%E5%B8%82&ie=UTF8&ll=39.216295,117.218628&spn=0.223966,0.462799&z=11&om=1

地理報告-天津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天津經緯度(絕對位子)
• 地 名 北 緯 東 經
• 天津 39°06‘ 117°12‘
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,東臨渤海,北枕燕山,與首都北京相毗鄰(相對位子)


古剎晨鐘指獨樂寺,它位於天津薊縣城西門內。始建於唐代,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統和二年,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。
  山門是獨樂寺的大門,門額上懸挂的“獨樂寺”3 字大匾,相傳為 明代官吏嚴嵩所題。山門內有兩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衛兩旁,俗稱“哼”“哈”二將,是遼代彩塑珍品。山門臺基之上立著粗大的木柱20根, 4根角柱柱頭微向內收,柱腳略出向外,這是我國古代工匠創造的“側腳”技法,作用是穩定結構,防止建築外傾。每根柱頭之上,累疊著許 多形似“鬥”的方木塊和樣子象長拱的曲木。這一組組木構件叫做“鬥拱”。 鬥拱是我國古建築所獨具的特徵,它不僅美化建築,而且可以減 少立柱和橫樑之間的“切力”。鬥拱之上是橫樑,梁頭承托著檁子,它們通過榫鉚,有機地連接在一起,負荷建築物的全部重量,這種框架式 木結構,是我國古建築稱道於世的突出成就。山門屋頂作四面坡形,古稱廡殿頂,坡面和緩微曲,檐角如翼如飛,造型別致優雅,這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的又一重要特點。獨樂寺山門正脊的鴟尾,長長的尾巴翹轉向 內,猶如雉鳥飛翔,十分生動,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年代最早的鴟尾實物。
  走過山門,穿過千年古柏,一座雄偉的樓閣平地崛起,這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築觀音閣。觀音閣高23米,是我國現存雙層樓閣建築最高的一座。它的突出特點是“鬥拱”結構。上下檐的鬥拱粗大雄偉,排列疏朗,起著承重作用。整個大閣的鬥拱種類繁多,因位置和功能的需要不同,共採用了24種結構,和其他構件配合,組成一個優美統一的整體。獨樂寺觀音閣集我國木結構建築之大成,是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 結構樓閣。據文獻記載,獨樂寺自遼代重建以來,曾經受過幾十次地震,獨樂寺的山門和觀音閣卻安然無恙。
 資料來源:津門攬勝 http://big5.huaxia.com/jtzq/tianjin_jmls.htm